您好,欢迎来到 大农场·JT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丰收,是辛勤劳作的最好回馈
    2020-09-25 10:53:43发布   浏览 52791    评论数 0

          汉中:稻香阵阵报丰年

      9月10日,在汉中市南郑区青树镇沙河村,金色的大地稻浪滚滚,稻香沁人。郑富俊迎来了又一年的水稻丰收季。趁着天气晴好,他安排了两辆联合收割机抢收水稻。只见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,割稻、脱粒、粉碎稻秆、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
      郑富俊管理着南郑区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,除了做农机服务外,他们合作社还从村民手里流转了1200余亩水稻田,自己种植水稻并销售。“我们在汉台区铺镇的水稻田有200多亩,主要用作优质稻培育和示范;其余的就在南郑区的沙河村,用作优质商品稻生产。”郑富俊说。

      8月28日,郑富俊让工人们调试好收割机械。8月29日,正式开始收割。到9月10日,位于沙河村的稻田已收割了500余亩。据了解,收割机收回的稻谷将被集中送到烘干场,只需12至16小时即可烘干,随后就进仓储存。“我们合作社今年又引进了一套日产20吨精米的生产加工线,实现了种、收、烘干和加工为一体。”郑富俊说。

      谈及销售情况,郑富俊十分兴奋。“我们的大米在市场上很受认可,卖到了西安、成都、广州、上海等地。再加上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消费扶贫,合作社也因此受益,都有点供不应求了。”郑富俊说,“预计到明年三四月份就可完成全年销量,比平常提前一两个月。”

      汉中地处秦岭南麓,被称为“西北的小江南”和“鱼米之乡”。进入9月,全市晴好天气利于秋粮作物收获。全市农业系统科学组织调度,全面提高三秋农机作业效率,强化农机作业安全管理,千方百计加快秋收进度,奋力做到粮食作物应收尽收,确保秋粮颗粒归仓。

      据汉中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,截至9月9日,全市水稻收获面积101.7万亩,占总面积的84%;玉米收获面积74.2万亩,占总面积的68.5%。预计全市秋粮总收获面积268.6万亩,秋粮作物总产量达82.6万吨,分别较去年增长1.15%和2.6%。

      伴随着水稻、玉米等秋粮作物大丰收,汉中市在2020年农民丰收节期间举办多项活动。汉中市在城固县举办2020年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,评选并表彰优秀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,举办扶贫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,举办休闲农业管理及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班,并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到江苏省南通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等。(陕西日报记者高振博)

      延安:硕果盈枝庆丰收

      红得让人眼馋,香得沁人心脾。9月18日,在延安市黄龙县崾崄乡鲁家塬村的果园里,刚采摘好的苹果堆放在空地上。村民围坐一圈,熟练地分拣、包装、称重、搬运,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    “今年苹果个大形正,颜色鲜亮,价格也不错,我家目前收了4650斤苹果,能卖1万多元。”鲁家塬村果农张志利乐得合不拢嘴。

      苹果成熟上市,票子装进腰包。丰收,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最好的回馈。

      第十三届中国·陕西(洛川)国际苹果博览会将于9月26日在洛川举行,丰收的喜悦已经早早挂在了果农的脸上。“今年种了7亩地,纯收入能有7万多元。”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村民侯育全站在果树下,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他的笑脸。

     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屈军涛告诉记者,尽管今年受到了冻害、冰雹灾情的影响,但洛川县通过搭建防雹网、烟熏取暖、施有机肥等科学管理方式,促进后期生长,减轻了灾害影响,保障了苹果收成。“洛川苹果陆续成熟上市,价格比往年稍有上升。”屈军涛说。

      丰收时节临近,吴起县薛岔村日益“火”起来了,每天都有远近的游客循“香”而来。他们走进村里果园采摘鲜果,果农笑着装箱,客商扫码支付,果园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
      “2017年栽种10亩秀珍苹果,今年是第二年挂果,虽然因为春冻有点减产,但一亩收入6000多元没问题。”薛岔村村民汪占海说。汪占海一大早就在果园忙活了,采摘、装箱、招呼客商、收款、发货,手脚格外麻利。

      “仅秀珍苹果一项,薛岔村果农总收入40多万元。一颗颗苹果是装进老百姓口袋的一张张钞票,我们必须帮助果农做好销售,一颗都不能浪费。”薛岔村第一书记李智信心满满。

      近年来,延安大力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,从苹果产业前端生产到后端整理,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条。从苹果分级分选、冷藏冷运、精深加工、品牌建设到市场营销等环节提升品质,小小苹果切切实实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。

      9月20日,洛川美域高果业公司的选果车间里,4.0智能选果线全力开动,为即将到来的国庆、中秋节市场备货。一颗颗色香味俱佳的红苹果经过自动化清洗、烘干、检测、分拣流程后,按照尺寸进入了属于自己的“包装箱”。

      操作室的电脑上,每颗苹果的直径、亮度、糖度、色度等数据一览无余。“我们根据不同的指标把商品果分为16个等级,每颗苹果的价格6元到几十元不等,实现了优果优价。”公司董事长薛云峰告诉记者。

      目前,延安苹果种植总面积已达400余万亩,挂果面积300余万亩,全市103条4.0智能选果线能够满足80%的机选需求,让好果卖上好价。“预计今年全市苹果产量将达370万吨,产值160亿元。”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。(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)

      安康:鱼米之乡话丰年

      秋后,驱车行驶在安康汉江河谷地带,云雾沿山谷铺开,在阳光照射下宛若仙境。蜿蜒的山路从山顶直通山脚,苞谷熟了,瓜果熟了,金黄色的稻谷也熟了,一条条山沟被装扮得格外耀眼。

      在汉阴县双乳镇双乳村,王世锋正在稻田里忙活。他并非忙着割稻谷,田里的稻谷尚未成熟,他在稻田里捕虾。

      2018年,来自湖北潜江的王世锋回到媳妇老家创业,成立了汉阴县潜虾水产有限公司,在双乳村承包了200亩水田,将其中40亩作为精养池,剩下的全部种水稻,水稻下放养虾苗,想用“虾稻共作”的方式,将潜江地区的种植养殖经验复制到秦巴山区。

      “这里山好水好,自然环境优越,培育出来的小龙虾个个钳大肉满,吃起来肉质格外紧实有弹性。”从稻田回到岸边,王世锋说,“‘虾稻共作’,且都能成活,说明我们的稻米和小龙虾都是真正的健康食品。”

      2019年第一批虾上市时,王世锋曾一家一家地跑市场,很快,市场行情就好过预期。他说:“原来还想着往外销,现在光一个汉阴县,我都没法完全满足了。”

      在王世锋帮助带动下,双乳村和邻近的江河村村民也都加入进来。王世锋提供虾苗,还为每个村培养了2个到3个养虾能人。两村合计51户村民,都因为“虾稻共作”多了一条致富路。

      从安康市渔业蓬勃发展中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。在距离双乳村不远的涧池镇新华村汉阴永丰特种水产养殖园区,记者见到了正在喂鱼的易世勇。现年47岁的他家中4口人,除他之外均为残疾人,不得已的他只能长期在外务工谋生。

      “以前在外打工,又累工资又低。现在回家乡了,园区工作强度小,1年能拿1万元以上工资。”易世勇说。

      园区主人名叫陈小松,在外奔波10多年后回到家乡,成立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先后流转本村150亩土地,搞起水产养殖。这一干就是7年。

      2017年安康市渔业局组织陈小松到贵州学习,按照当地“稻田养鱼”的做法,第二年流转本村50亩土地做起示范田,每亩稻田投放60只到80只不等的甲鱼。“单纯种水稻一年到头只有600多元的利润。如今综合种植养殖,一田双收,利润翻了4倍多。”陈小松说。

      现在,陈小松还得了一个新头衔——汉阴县渔业协会会长。“农业产品收益慢、效益低、风险大,很多人都不愿意做。如果没人做农业生产,那大家吃什么?我们渔业协会就是为了交流总结经验,集思广益,提高效益,带动更多人发展水产养殖。”陈小松说。

      王世锋和陈小松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,只是安康市生态渔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,生态渔业是安康市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。仅今年上半年,安康市便发展稻鱼综合种植养殖1.6万亩,全市水产品产量2.13万吨,渔业转方式、调结构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(陕西日报记者 张权伟)

      榆林:“4+X”产业铺就致富路

      金秋时节,硕果累累,陕北高原一派丰收景象。

      9月16日,在被誉为“天下红枣第一村”的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,红枣迎来大丰收,一颗颗又大又红的枣子挂满枝头。村道两旁的枣树上挂着“丰收葭州、景美枣甜、助力脱贫”的横幅。前来参加采摘活动的游客正拿着篮子在枣树下采摘品尝。

      “今年红枣大丰收,许多游客来体验采摘活动。他们都说我们村的红枣好。”村民刘美玲笑着说。泥河沟村红枣采摘活动是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佳县第三届红枣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。“此次红枣旅游文化节通过举办红枣采摘体验、东方红大讲堂、消费扶贫推介会等活动,全面展示佳县丰富的农特产品、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,助力佳县做大做强红枣及文化旅游产品。”佳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杨政说。

      佳县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,红枣栽植面积达82万亩。2019年全县红枣产量达20万吨,综合产值达15亿元。红枣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。

      发展红枣产业是榆林市培育壮大现代农业“4+X”产业,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举措。

      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,“4”即做大做强苹果、蔬菜、马铃薯、羊子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。“X”即推进特色产业发展,包括保护性发展红枣产业,南部县重点推动小杂粮产业示范区建设,推动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建设,推进草畜配套,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。

      “山地苹果是榆林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。近年来,我们紧紧围绕山地苹果做文章,全市每年投入1.5亿元财政资金扶持山地苹果发展,每年新增优质山地苹果10万亩。去年底全市山地苹果面积达105万亩,产量55万吨,产值36亿元。”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建军说。

      自“4+X”现代农业模式推行以来,榆林市在苹果产业上抓示范扩规模,引进新品种12个,创建高标准示范园1.2万亩,新建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果品基地6.43万亩;在蔬菜产业上提产能增效益,新建改造设施基地1.31万亩,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;在马铃薯产业上积极开展绿色高产创建、新品种试验及标准化技术推广,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52.8万亩;在羊子产业上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,新增湖羊规模养殖场15个。上半年,羊子存栏590.77万只、出栏180.78万只,同比分别增长2.68%、9.01%。

      下一步,榆林市将以“4+X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为重点,强力推进山地苹果、蔬菜、马铃薯、羊子四个百亿级产业发展,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、小杂粮、海红果等地方特色产业,推动产业兴旺,为群众铺就致富路。

    文章来源:陕西日报
    分享:
    我要说两句
    最新评论    |     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