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 大农场·JT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从玉韘到扳指的发展
    2021-09-28 14:49:37发布   浏览 15905    评论数 0

    韘,是商代实用于射箭的器具,发展到东周战国时已有衰落之势,汉代时韘的实用性逐渐减弱,装饰用玉韘形珮开始流行。时至魏晋南北朝,偶见韘形珮一如凤毛麟角,之后终不复见,似已消失殆尽。

   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,通常有上述此消彼长的现象,从原始的形制,凡历经时代越长,变化也就越频繁,甚至发展到最后,因功能与纹饰大异其趣,往往被世人误以为两种互不关联的玉作。

    今天我们以中国重要的考古发掘品为标本,辅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传世品,并结合了相关的历史文献,分析玉韘的演变轨迹。

    商代晚期的玉韘

    商代在武丁时期武功强盛,势力远播,当时的琢玉工艺与青铜冶铸技术一样,精品迭出,蔚为大观。特别是1976 年妇好墓发掘之后,大量珍贵的玉器出土,引起学界高度重视,其中发现了一件精美的韘形器(另称「韘器」)。

    据《说文》载:「韘,射决也,所以开弦,以象骨,韦系,著右巨指。」

    该韘器形为筒状,下部平整,上端呈斜面式,中空,可套入(左、右手不拘)拇指。正面雕琢兽面纹,巨角如牛,双耳后贴,方眼,无鼻,双眼下各钻一孔用以穿绳,背面有一横向凹槽,可纳弓弦。韘器之用,应先套于拇指上,并将绳系于手腕以防脱落,嗣而利用凹槽扣弦张弓以为射箭。

    据此可知,早在武丁时代就已应用了韘器于射箭。

    韘,是商代实用于射箭的器具,发展到东周战国时已有衰落之势,汉代时韘的实用性逐渐减弱,装饰用玉韘形珮开始流行。时至魏晋南北朝,偶见韘形珮一如凤毛麟角,之后终不复见,似已消失殆尽。

   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,通常有上述此消彼长的现象,从原始的形制,凡历经时代越长,变化也就越频繁,甚至发展到最后,因功能与纹饰大异其趣,往往被世人误以为两种互不关联的玉作。

    今天我们以中国重要的考古发掘品为标本,辅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传世品,并结合了相关的历史文献,分析玉韘的演变轨迹。

    商代晚期的玉韘

    商代在武丁时期武功强盛,势力远播,当时的琢玉工艺与青铜冶铸技术一样,精品迭出,蔚为大观。特别是1976 年妇好墓发掘之后,大量珍贵的玉器出土,引起学界高度重视,其中发现了一件精美的韘形器(另称「韘器」)。

    据《说文》载:「韘,射决也,所以开弦,以象骨,韦系,著右巨指。」

    该韘器形为筒状,下部平整,上端呈斜面式,中空,可套入(左、右手不拘)拇指。正面雕琢兽面纹,巨角如牛,双耳后贴,方眼,无鼻,双眼下各钻一孔用以穿绳,背面有一横向凹槽,可纳弓弦。韘器之用,应先套于拇指上,并将绳系于手腕以防脱落,嗣而利用凹槽扣弦张弓以为射箭。

    据此可知,早在武丁时代就已应用了韘器于射箭。

    商代晚期的玉韘

    韘形器套指

    商代晚期的玉韘

    西周时期的玉韘

    1981 年陕西省扶风县北吕村25 号西周墓,出土一件汉白玉石的韘形器。其形制与商晚期的韘器明显不同,从原具一定高度的筒状,演变成低矮的舌状。所相似之处为,皆钻有偌大的中孔俾以套指,但套入者应系食指而非拇指。底部平齐,上端呈前高后低的斜面,上端器缘钻有四小孔,应用以穿绳系于手腕。

    西周中期 韘形器

    据刘云辉先生指陈,本件韘器起着射箭时作钩弦的作用,并说明这是迄今为止在墓葬中发现,隶属西周时期唯一的一件韘器。令人费解的是,从形制及其结构上,著实不知套指之后如何钩弦射箭?倘依专家那志良先生所引《诗经?卫风?芄兰》:「童子佩韘」之说,而认为是「给童子戴上一个圆筒饰物」而非用以射箭,那麽又不符刘氏所称「中心圆孔正好套入成年人食指」之所用。

    总之,这件举世唯一的弧品,固然令人不解其功能之所以,但其舌状及高度变矮的形制,却趋近于东周春秋时期的韘形器,耐人寻味。

    东周春秋时期的玉韘

    中国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认为,从各地春秋时代墓葬出土的玉器发现,春秋早期与西周晚期的玉器较难区别,直至春秋的中、晚期以后,才有了明显的变化。惟笔者遍察相关资料,尚未发现隶属春秋早期的韘器,但见河南辉县琉璃阁墓甲,出土一件春秋中期的韘形器,下图:

    山西太原市赵卿墓出土两件春秋晚期的韘器

    春秋时代的虺纹玉韘北京故宫博物院

    春秋时期韘形器结构图

    韘形器套指钩弦示意图

    东周战国时期的玉韘

    至战国时期,似乎玉韘颇为多见,据近年的考古发掘所知,出土不少形态各异的韘器。如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,出土一件战国早期的韘形器。

    战国早期 韘形器

    战国早期 韘形器

    战国早期 韘形器

  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,同属于东周战国时期的传世品「玉凤鸟纹韘」,是一件不能套指,也不具实用功能,仅供佩戴装饰用途的「韘形珮」(另称「韘珮」)。

    战国时期 玉凤鸟纹韘(形珮)

    本器扁薄,厚仅0.5,上下长7.0,左右宽2.4公分。从结构看,上侧端的柄状凸翼,被镂雕成一凤鸟,已失去了钩弦的实用性,下侧则美化为分叉的鸟尾;器体的正反两面,分别以阴线刻绘螭纹与鸟纹,器中孔径约1.6公分,理当无法套指,器顶钻一细孔俾以穿绳佩戴。全器造型在韘器的主体形态下,佈局对称,碾琢讲究,是一件华美的装饰用玉,笔者另称「韘形珮」,以别于实用功能的「韘形器」。

    韘形器与韘形珮同时并存

    通过上述可知,韘形珮的形态固然来自于韘形器,但值得注意的是,两件功能各异的玉器,是同时间并存的,并非因韘形珮的出现,从而取代了韘形器,至少在东周战国时期,韘器与韘珮是互见共存。

    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所提供一件战国晚期的韘形器,及另一同属战国晚期的韘形珮,洽可作为上述立论的佐証。

    战国晚期 韘形器

    高1.43 长4.52 宽3.61 孔径2.02 公分

    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提供

    战国晚期 韘形珮

    上下高7.90 左右宽5.40 厚0.58孔径1.43 公分

    文章来源:搜狐网
    分享:
    我要说两句
    最新评论    |     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