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 大农场·JT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​蜜蜂种业突围的路径在哪里? ——与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一席谈
    2021-06-28 14:17:59发布   浏览 10503    评论数 0

          唐代诗人罗隐在《蜂》中写道:“不论平地与山尖,无限风光尽被占。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?”这首咏物之作隐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,读起来朗朗上口,被世人广为传诵。

          让罗隐意想不到的是,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养蜂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竟然如此重要,尤其是蜜蜂种业。今年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(2021~2035年)》,明确提出力争用10~15年的时间,重点聚焦包括蜜蜂在内的发展领域,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,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。

           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。我国蜜蜂种业发展现状如何?蜜蜂种业发展面临哪些瓶颈?在加快蜜蜂种业自立自强方面,蜜蜂种业如何做才能打赢翻身仗,才能避免“一剑封喉”?

          带着疑问,记者近日专访了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。

          记者: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。蜂种与蜜蜂饲养、蜜蜂安全、授粉产业、健康产业、产品效益、乡村振兴等联系紧密。目前我国蜜蜂种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如何?

          王志:种的问题始终是畜牧行业发展最基本的问题。蜂王是蜜蜂的决定性因素。在我看来,我国蜜蜂种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:

    首先蜜蜂种业市场混乱,中蜂引种情况严重。调查分析显示,我国种业市场上销售中蜂种质资源单位比例过高,占61.2%,销售西蜂种质资源的单位占38.8%,相差近1倍。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现阶段西蜂饲养量800万群,中蜂饲养数量100万群,饲养量比值大约8∶1。中蜂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,不允许进行杂交育种,禁止跨类型、跨分布地区进行引种。但一些地区蜜蜂科技扶贫、产业发展时未经论证,随意跨类型引进中蜂种,这样对中蜂发展极为不利。

          其次蜂种选育技术基础研究薄弱。像分子辅助育种、基因克隆等技术一直被行业推崇,但目前为止未取得显著成果和应用到生产实际中,因此技术上还是个弱点。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为主流技术,只有部分育种单位能熟练应用。多采用隔离交尾式的粗犷育种,但凡有点好的蜜源大家都蜂拥而至,例如东北椴树产区目前养蜂有38万群,而每年上东北放蜂的超过40万群,大多数隔离地域范围不足。另外,在育种实际中,好多育种单位沉不下心,只片面强调经济性状求高产,忽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,抗病、抗寒等生物学和生产性能,只有稳定了才能更好地发展。

          最后蜜蜂良种率较低,养蜂者缺乏正确引种意识。从引种方式看,现在84%是引进种王,12%是引进蜂群,4%是引进卵虫。从引种频率看,每年引进一次种的大约占50%,两年引一次种的大约占32%,很少引种或是不引种的大约占18%。从蜜蜂饲养年龄看,调查50家蜂场30岁以下就1人,31到40岁的有11人,60岁以上的最多。这些数据说明在随机的引种机制下,杂种优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。随机引种会影响蜜蜂健康,如引进中蜂会暴发中囊病,导致地区中蜂急剧缩小,现在辽宁、吉林都分布特别少,去年调查的吉林省38万蜂群里面中蜂不到1万余群。引进西蜂种王导致的西方蜜蜂白垩病频发;引进异地蜂群导致小蜂螨等疫病广为传播。疫病传播的结果,养蜂效益降低甚至垮场,饲养积极性严重受到影响,出现秋弃春买现象,甚至完全弃养。

          记者:农业农村部在“十四五”产业发展规划中,蜜蜂产业被列为特色畜牧业。为什么将蜜蜂产业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?

          王志:蜜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,直接关系着全球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。

          首先,蜜蜂产业能为人类提供蜂蜜、蜂王浆、蜂花粉、蜂胶等多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。人类应用蜜蜂产品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,中国的蜂产品应用更是源远流长,多种蜂产品先后被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收录。

          其次,蜜蜂被称为“农业之翼”,为作物和果蔬授粉,提质增效,减少果实畸形率,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,可以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,这也是国家重视蜜蜂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据报道,蜜蜂对全球农业生产的贡献值约占5%~15%,每年为我国农业授粉创造的价值超过3000亿元,远超蜂产品本身。蜜蜂授粉能有效协调农作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,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上,特别是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欧美许多国家将蜜蜂列为仅次于牛和猪的第三大畜牧品种,蜜蜂授粉业也是许多国家的支柱畜牧产业。

          再次,蜜蜂是生态环境的指示剂,与植物协同进化,为植物传花授粉,能够促进植物繁茂,保持植物多样性,保护生态环境,是生态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“人类如果离开蜜蜂,最多只能存活四年。”(爱因斯坦语)地球上大约有85%的植物需要昆虫传花授粉,而蜜蜂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,是唯一可以人工饲养而且数量庞大的群体,发展养蜂业,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。

          最后,饲养蜜蜂还是山区脱贫致富的生态友好型产业。养蜂不与农业争耕地、肥料,不污染环境,只要有蜂具、蜜源和蜂种即可发展养蜂,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,不需要高强度劳动,老弱病残妇女都可,符合山区贫困农村人多地少或者老幼留守等实际情况。发展养蜂为自家提供营养保健品,改善农民身体素质的同时,还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,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。

          记者: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,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迈出坚实步伐。在争取自主培育突破性蜜蜂品种过程中,将会遇到哪些瓶颈?

    王志:国家对蜜蜂种业进行了规划,是蜜蜂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。但受传统养殖思维和养蜂者对种业认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,在推进蜜蜂种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三方面的瓶颈。

         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蜂产业发展不够重视,相对于其他畜禽产业来讲,一些地方官员认为蜜蜂是小产业,常被忽略,因此在种畜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政策落实相对较难。一些地区甚至缺少蜂业管理部门,对蜜蜂保护区管理、蜜蜂良种化推进和蜜蜂防疫等工作不重视,在进行蜂业资源调查、保护、鉴定等工作时,找不到对接单位,对规划实施十分不利。

          二是种业市场混乱,无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。蜜蜂种业销售的假冒伪劣、售后服务较差等现象非常严重,涉及制假的单位,或无证经营,违规育种,或品种未经审批。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先的蜜蜂种业市场,难以提供真正的良种和良好的售后服务,对我国蜜蜂种业的发展极为不利。

          三是蜜蜂原种引进难。蜜蜂产业的发展,离不开规模化、规范化的良种繁育、推广和应用。长时间以来,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良蜜蜂原种作物育种素材,是我国培育优良蜜蜂品种和配套系的重要手段,是蜜蜂种业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。而现行制度对引种规定较繁杂,引种手续繁琐,原种引进较难。

          记者:如何突破以上发展瓶颈?

          王志:我认为,国家要想打赢种业翻身仗,要想种业发展、产业进步,就需要国家建立健全蜂业相关法律法规,推进原种引进,净化种业市场,确保各项制度法规落地;需要行业各组织精诚团结,携手前行,完善标准,建立溯源体系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;需要全体蜂业人同舟共济,开拓进取,提升养蜂技术和效益。

          具体来说,可以采取七个措施推进蜜蜂种业健康发展,一是布局良种繁育基地;二是规范蜜蜂种业市场,建立市场准入制度,加大中蜂保护力度,促进育种标准化进程,推进种业技能发展;三是实施蜜蜂良种补贴政策;四是构建育种大数据平台;五是提高遗传评估支撑服务能力;六是强化育种基础研究,推动蜜蜂种业发展;七是推广引种换种技术,促进良种化发展

          记者: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未来5年蜜蜂种业发展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?

          王志:虽然道路曲折,但前途光明,相信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,在全体蜂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蜜蜂行业一定越来越好。

          未来5年,蜜蜂种业将初步具有规划发展的雏形,国家对蜜蜂种业完成了布局,蜜蜂种业市场得到有效监管,具有资质的育种单位加强蜜蜂原种引进、育种研究和良种推广,我国蜜蜂良种化进一步加强,养蜂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,养蜂产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得到更成功的应用,与农业的连接更为紧密,蜜蜂在授粉产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,广大人民对蜜蜂的认知不断加深,产业发展更加快速和健康。

    文章来源:中国农网
    分享:
    我要说两句
    最新评论    |     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