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乡村振兴 地方农业院校如何作为?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教支撑
当前,农业现代化仍是“四化同步”的短板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就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为抓手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。
首先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促进种植业、林业、畜牧业、渔业、农产品加工流通业、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。其次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,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,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,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,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,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,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。再次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,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、组织化、规模化、社会化、产业化水平,加快农业转型升级。还要畅通智力、技术、管理下乡进村渠道,不断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,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。
地方农业院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尚不乐观
地方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教服务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,但由于种种原因,地方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:
人才支撑作用不明显。一是农业专技人才严重不足。作为农业大国,我国农林科技人员明显短缺。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,还有较大差距。二是农科毕业生规模相对较小。从20世纪末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,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逐步扩大,但《中国统计年鉴》(2011—2016)显示,全国每年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始终徘徊在11.5万人左右,在校生人数始终维持在40万人多一点。三是农科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强。由于教学安排时常脱离生产实际,常有“黑板种田”“实验室养鱼”现象,导致农科毕业生缺乏更多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,职业适应能力明显不强。
科学研究脱离生产。受功利主义思想侵扰,地方农业院校“职称科研”“考核科研”等倾向较严重,科技资源供给总量、解决生产问题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。一是科研选题偏离“三农”发展需求。大多数科教人员的科研课题来自政府资助的各类基金、专项计划,常常脱离农业一线实际问题。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难。地方农业院校对科学研究的绩效考核重在发表高水平论文,对解决“三农”发展实际需要的科技研究激励不够,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、重研究轻转化的问题,多数科研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。
社会服务难以落实。地方农业院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、职称评定主要以项目层次、论文奖项、教学质量等为主要依据,科技服务常常被忽略不计,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热情和主动性,导致服务人员数量不足、服务内容单一。诸如如何从农业政策支持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则乏善可陈。
同时,还存在水平不高、机制滞后等问题。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主要由传统农学专业人才组成,管理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等专业人才较少,而既具有专业技术又具有推广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。另外,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机制、协调机制等也有问题。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,高校、政府、企业、教师、农民等多主体沟通不充分、协调不到位,难以实现各主体利益最大化。
- 小龙虾的七种疾病防治方法 2024-04-03
- 大闸蟹养殖谨防秋季死亡 2024-03-28
- 盆栽桂花为何不开花 2024-03-20
- 草莓死秧烂根原因 2024-03-14
- 佛手瓜越冬管理 2024-03-07
- 白兰瓜红蜘蛛虫害的防治 2024-02-28
- 菠萝蜜如何通过施肥防开裂 2024-02-21
-
延秋西葫芦种植技术
浏览:781 次
-
释迦果的种植方法
浏览:660 次
-
红薯种植技术之黑斑病的防治
浏览:17049 次
-
李子种植的冬剪管理
浏览:17108 次
-
释迦的种植方法
浏览:18026 次
-
服务乡村振兴 地方农业院校如何作为?
浏览:1042 次
-
文件外包及沟通服务
浏览:333 次